如何選購繩子
你無法買到「最好的」,但可以買到「最適合」的攀登繩或登山繩。 因為所謂「最好的」攀登繩/登山繩,是不存在的。 買繩子的第一件事,不是去看繩子,而是問自己:「我打算如何用它?」 是用在龍洞,大砲岩,熱海,麗陽等天然岩場? 或是用在人工岩牆? 或是用來溯溪,冰雪攀登? 你爬的路線大部份是top-rope? 還是已經打好bolt的sport climbing路線? 或是要自己放固定點的traditional climbing路線? 瞭解自己的攀岩型態和需求,再選擇「最適合」你的繩子,不但確保你的安全,也確保你的錢包。因為一條攀岩繩的價格 至少3-4000元,而且也有「保存期限」,即使不用,它也會自然老化。 瞭解自己的需要之後,根據下面的選購指南,來幫助你找到和你最「速配」的繩子。 - 彈性繩 vs 低彈性繩
- 單繩 vs 半繩 vs 雙繩
大部份的攀岩活動使用的是動力繩(dynamic rope),它在墜落時會伸長,吸收大部份因重力加速度產生的動能,避免這些能量完全由攀岩者承受。 (彈性這一項特點,只要你試過約5公尺的先鋒墜落就可以感受到。) 另外有一種靜力(static rope)繩,它在墜落時幾乎不會,或很少伸長。大多用於純粹垂降、拖吊、與救難,這些不可能發生劇烈墜落的活動。也可用於top-rope路線,但要注意不要在攀岩者和確保者之間留一大段鬆弛的繩子。
單繩(single rope) 是目前台灣攀岩活動中,最常被使用的繩子。直徑9.8mm-11mm,在繩尾有一個標示貼布,上面用「¬ 」表示它可以單獨使用。 單繩又可再細分為兩類: 9.8mm-10mm 主要用在比較困難,但不會曲折得太厲害的sport climbing,free climbing路線。因為重量較輕,比較容易掛繩或穿過某些器材上的開孔。 10.5mm-11mm 適合難度不高的free climbing,全部的sport climbing路線,和團體教學。因為它「粗勇耐用」,而且較粗的繩子在確保和垂降時比較容易握住。 不過一條11mm,50公尺的繩子,會比一條10mm,50公尺的繩子重上15%-30%。可能你想像不出一條11mm,50公尺的繩子有多「大」,但若告訴你它1公尺重78公克,就清楚多了。它大約是3.9公斤,和一頂四人帳差不多。 半繩(half rope) 指直徑9mm的繩子,繩尾貼布會以「1/2」表示需兩條同時使用。適合難度高,有長距離橫渡或曲折多的路線。兩條繩子有各自的固定點,等於兩個不同的系統,連接在一個先鋒和一個(或兩個)確保者身上。半繩的使用技巧較複雜且麻煩,尤其對單一個確保者來說,因為他必須分別操作兩條繩子。好處是,leader要在一個困難處掛繩時,如果他墜落了,因為另一條是收緊的,可以減少墜落距離;在橫渡路線上,則可以將second墜落的擺盪程度減少;垂降時則有兩條繩子可用。 在台灣,半繩適合溯溪和冰攀用,當路線筆直時,兩條繩子可掛進同一個固定點,當路線需要橫渡或左右不定時,則兩條繩子分別掛進各自的固定點,平行不相交(左繩掛左邊,右繩掛右邊)。萬一其中一條被落石或冰斧弄斷,還有另一條可用。
買半繩時一定要記得,必須選兩條同廠牌,同型號,同樣直徑,同樣長度的繩子,唯一可以且最好不同的是顏色。不同廠牌或型號的繩子一起使用,會因彈性及其他特性的差異,造成其中一條特別容易損耗,增加危險。
雙繩(twin rope) 將兩條較細的繩子(直徑8mm-8.8mm)當成一條單繩使用,兩條繩子掛進同樣的固定點。 確保者必須操作兩條繩子,因為是同時操作,不像半繩那樣麻煩。雙繩能比單繩吸收更多的墜落力量,及承受較多次的墜落;而且重量輕,掛繩較方便。即使其中一條繩子被岩角割斷,還有另一條可以拉住攀岩者,但不是繼續爬,是讓確保者將他垂降下來。 另外,當登山路線上可能遇到長距離的危險地形,需要用繩子時,一條8mm-8.8mm的繩子會蠻適合的。目前台灣市場上8mm繩有零售,8.5mm繩為45公尺整捆出售。
雙繩的選購注意事項和半繩相同。
- 長度
- 防水處理 vs 無防水處理
攀岩繩常使用的長度有50到60或70公尺。 如果你時常在大砲岩爬,偶爾去龍洞,那麼50公尺就足夠。 如果你時常在龍洞爬,而且是長路線,有時還需要一個pitch以上的話,60公尺會比較適合。較長的繩子可以減少那種,「明明只差一小段,卻因為繩子不夠,還得再架一次繩」的怨嘆。而且繩子兩端若因使用而磨損,還可以切掉一段繼續用。 不過,繩子長了,重量也跟著增加。同樣直徑粗細,60公尺就比50公尺的繩子重20%,貴25%,也比較佔空間。 可是通常的情況是:一旦用過60公尺繩子的人,很少再回去用50公尺的了。
做過防水處理的繩子,通常會有一個DRY的標示。但是唯一能保證繩子絕對是「乾的」的地方,是在店裡的貨架上!那麼,「防水處理」難道是宣傳花招嗎?況且它還比一般繩子貴15%-25%! 「防水處理」當然不是是宣傳花招,而是有其必要性,尤其對溯溪和冰雪地活動來說。 當一條繩子吸飽水分之後,除了變重,彈性也會變差,吸收墜落力量的能力因此降低。若是在冬天寒冷的情況下,它還容易凍住,變得像電纜線一樣僵硬難以操作。防水處理過的繩子,能有效地減少繩子吸水的速度,提高使用的安全及方便性。而且,繩子表面會較光滑,較不易被粗糙岩面刮傷,操作也順手,但表面的防水劑會隨使用而逐漸失效。另外,繩皮鬆緊度對繩子抗水性優劣的影響,不下於是否有做防水處理,編織太鬆或因使用而變鬆的繩皮,抗水效果自然打折扣。 如果你只打算做「乾式」的攀岩,就不用多花這個錢買防水繩。
下面的表可以幫助瞭解:什麼樣的攀登繩/登山繩符合你的需要:
| Top Rope | Sport Climbing | trad. Climbing | 溯溪 | 冰雪攀登 | 動力繩 | ★ | ★ | ★ | ★ | ★ | 靜力繩 | (★) | | | | | 單繩 | ★ | ★ | ★ | (★) | (★) | 半繩 | | | ★ | (★) | (★) | 雙繩 | | | ★ | | | 50公尺 | ★ | ★ | (★) | (★) | (★) | 60公尺 | ★ | ★ | ★ | (★) | ★ | 防水處理 | | | ★ | ★ | ★ | 無防水處理 | ★ | ★ | ★ | | |
★:表示建議使用 (★):表示依個人需求及環境條件決定。 你無法買到「最好的」,但可以買到「最適合」的繩子。
攀登繩/登山繩 
|